技能大赛 患者福音
——记内2科一例危重病人的抢救过程
2016年5月13日上午,肥东县人民医院内2科来了一位脑梗死的病人,患者张某某,家住牌坊乡,因“突发头昏,左侧肢体无力,口角歪斜伴恶心呕吐”入院,发病仅1天时间,入院时头颅CT检查提示:多发性脑梗死,未发现明显责任病灶,即不能反应病灶部位及梗死灶大小。办好入院手续后患者因饥饿想吃油条,其爱人到早点店给其买来了油条、稀饭等,在吃早饭过程中,患者突然被油条堵塞气道,旋即患者出现面色青紫,呼吸困难,被巡回护士李群瑶发现,一边紧急抢救,一边大声呼喊:“49床病人不行了”,闻讯后武春翠护士长立即通知医生,并带着几名护士来到床头,梁光文副主任带着管床医师黄慧及其他几名医师跑步来到床前,简要询问病史后,立即参与抢救。李群瑶等已将张某某半附卧位,给其拍背等促进其吐出食物。梁光文则什么也不顾,立即用手帮助患者清理口中食物残渣,同时给予催吐。经过上述抢救,患者呼吸并没有恢复,心律从130次/分逐渐下降到60次/分,生命危在旦夕。但内2科的医护人员仍有条不紊的将病人平放于床上,立即给予徒手心肺复苏。在抢救过程中,武春翠护士长指挥护士:有的给患者建立静脉通路,有的推来抢救车,有的推来氧气瓶,有的拿来简易呼吸器,有的拿来吸痰器,有的拿来心电监护仪。吴刚副主任闻讯后立即安排人员,有的通知麻醉科医师准备气管插管,有的通知ICU科医师来我科参与指导抢救,有的通知科主任来指挥抢救,很快相关人员来到现场。麻醉科医师苏艳军来到患者床前,此时患者呼吸停止,全身青紫,意识丧失,瞳孔散大,大小便失禁,心电监护显示心律30次/分,且有心律不规整,患者处于濒死状态,只见麻醉科医师苏艳军技术娴熟,迅速实行气管插管,一旁的护士李群瑶立即配合给其吸痰,抽出了大量脓性痰液及食物残渣。紧接着一旁的武春翠护士长给患者连上呼吸器。随着呼吸器的使用,患者的有效呼吸通道建立,其面色及全身青紫逐渐改善,心跳次数逐渐增加,血氧饱和度逐渐上升,生命体征逐渐恢复。在这抢救过程中,科主任沉稳的指挥另一组医护人员给患者使用呼吸兴奋剂、肾上腺素、地塞米松、碳酸氢钠、纳洛酮等一系列抢救药物。约1小时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恢复平稳。科主任、护士长及医师王靖、护士黄忠芬等护送患者到ICU。此时ICU的医护人员早就做好接诊准备。病人一到立即给予链接呼吸机、心电监护、吸痰等措施。
两天后患者病情平稳,符合转到普通病房治疗标准,患者又转到内2科病房。在随后的头颅CT检查中提示有脑干梗死,患者虽然神志清楚,但有言语含糊,左侧肢体乏力,饮水呛咳,气管及肺内大量痰液。科主任及组长梁光文,吴刚及主管医师黄慧等共同研究了治疗方案,经过治疗患者咳出气道及肺内大量脓性痰液。但由于其肺内痰液较多,不能进食,体质越来越差,于5月20日下午在咳痰过程中由于大量脓性痰液涌出,导致吐出不及时,再次出现痰液窒息。科室组织积极抢救,很快麻醉科苏艳军医生到场,建立了有效的呼吸通道,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抢救,患者的生命体征慢慢有了恢复。
之后科室就这个抢救成功的病例在早会上进行了讨论。大家一致认为在同一个病人身上出现两次窒息,并且都抢救成功,确实不多见。这主要归功于我院去年开展的心肺复苏大练兵活动,当时院部要求科室人人参加,人人过关,所以遇到呼吸、心跳骤停并不慌乱。同时也看到全院急诊急救水平的提高,如果仅凭一个科室也很难完成心肺复苏的成功抢救。这是多学科协作给患者带来的福音,这也是我县危重患者的生命保障,这也是患者家属的积极配合,使我们的医护人员敢于放心大胆的投入抢救中,这也是医患和谐的新篇章。
新的一天又来临了,我们的医护人员又投入到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中去,去迎接一个个新的面孔。(本报记者 朝阳)